北德文斯克造船厂的冰冷海风中,普京亲手将军旗升起在一艘钢铁巨兽的甲板上。
这艘名为“波扎尔斯基大公”的核潜艇,是俄罗斯最新入列的“北风之神-A”级战略核潜艇,全长170米,排水量超过2.4万吨,相当于两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沉入海底。
它的核心武器是16枚“布拉瓦”潜射洲际导弹,每枚导弹能携带10个核弹头,一次齐射可向9000公里外的目标投送160枚核弹头。
普京在仪式上直言:“战略核潜艇是俄罗斯安全的终极保障。"
就在同一周,俄罗斯联合造船集团负责人公开宣称,海军唯一的航母“库兹涅佐夫”号已无修复价值。
这艘40岁的老舰甲板锈迹斑斑,2018年曾被坠落的起重机砸出5米深洞,2019年和2022年又接连遭遇火灾,维修费用飙升至“天文数字”。
俄媒算了一笔账:修航母的钱足够造两艘新核潜艇。
“库兹涅佐夫”号的困境早有预兆。
2016年它远赴叙利亚作战时,两个月内仅起飞420架次舰载机,还摔了两架战机。
而美军航母同等时间内能完成2000架次起降。
尴尬的是,其动力系统故障频发,航行时喷涌的黑烟曾被北约讥讽为“烧煤的破船”。
与航母的落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核潜艇的加速列装。
过去六年,俄海军以年均1.5艘的速度接收了5艘“北风之神-A”和4艘“亚森-M”级核潜艇。
此次服役的“波扎尔斯基大公”号是该系列第5艘,后续还有4艘已在建造计划中。
按普京部署,太平洋舰队将接收其中5艘,北方舰队分到3艘。
太平洋的广阔深海成为俄核潜艇躲避北约监视的天然屏障,相比之下,北方舰队基地所在的科拉半岛海域较浅,潜艇出港时易被北约反潜机锁定。
为什么核潜艇成为俄海军的绝对核心? 技术参数揭露了真相。
“北风之神-A”采用喷水推进技术替代传统螺旋桨,噪音水平降至108分贝,比美国“俄亥俄”级潜艇更低。
它还搭载“锆石”高超音速导弹,9倍音速的突防能力让现有反导系统形同虚设。
俄海军现有13艘战略核潜艇(5艘“德尔塔-IV”型+8艘“北风之神”系列),数量虽略少于美军14艘“俄亥俄”级,但现代化程度反超。
俄国防部的抉择背后是残酷的经济账。
一艘“北风之神-A”造价约20亿美元,而“库兹涅佐夫”号八年维修已烧掉12亿美元,彻底修复还需追加18亿。
面对西方制裁,俄罗斯2023年军费仅占GDP的4%,还要优先保障俄乌战场需求。
海军专家丹德金曾力主保留航母,认为“远洋作战不能没有空中掩护”,但太平洋舰队前司令阿瓦基扬茨反驳:“把钱砸进无底洞不如多造核潜艇。”
这种转向早有战略铺垫。
2025年6月批准的《2050年前俄罗斯海军发展战略》明确将北极、黑海和太平洋列为优先方向,航母未被提及。
文件重点部署了三类武器:核潜艇、“锆石”导弹和无人作战系统。
俄海军总司令莫伊谢耶夫特别强调,新型护卫舰的导弹携带量将提升50%,这些舰艇将与核潜艇形成火力网。
技术瓶颈进一步扼杀了航母生机。
苏联解体后,乌克兰拿走了航母设计团队和造船厂,俄罗斯三十年来再未造出4000吨以上水面战舰。
现役最大的22350型护卫舰排水量仅4500吨,且因西方断供燃气轮机导致建造迟缓。
俄军工联合体为突破制裁,正将3D打印技术引入潜艇生产线,但大型舰艇所需的特种钢材冶炼技术仍未攻克。
“库兹涅佐夫”号的结局折射出俄罗斯海军的历史性转型。
7月下旬,俄海军四大舰队在太平洋、北冰洋等海域展开“七月风暴”演习,出动150艘舰艇和120架飞机,却未见航母身影。
演习重点测试了“锆石”导弹和无人艇的协同作战,这正是俄军应对北约的新公式:用核潜艇保障毁灭性核反击,用无人艇消耗敌方舰队。
当锈迹斑斑的“库兹涅佐夫”号在摩尔曼斯克港随风摇晃时,北德文斯克船厂的干坞里,四艘新一代核潜艇的龙骨正在焊接。
普京在潜艇服役仪式上的断言回荡在波罗的海上空:“这些潜艇将在未来几十年守护俄罗斯。”
比较好的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